小時候,我媽常在晚上十點店門關後,
煮一鍋熱呼呼的湯麵當宵夜。
因為以前爸媽都開店,且幾乎全年無休,
我們難得有機會坐在一起吃晚餐。
所以,儘管晚上十點一點兒都不餓,
我總是開開心心的端著碗筷跟爸爸媽媽哥哥弟弟圍坐在一起。
爸爸在餐桌上,每天都問我們今天一天有沒有發生什麼事?
然後就是我們三個孩子爭先恐後的報告一天的生活。
熱熱鬧鬧的開完宵夜會議,大家才心滿意足挺著圓滾滾的肚子回房睡覺。
我媽煮麵特別厲害,
那原因當然是因為我老爸非常愛吃麵條。
然而,在我離開家裡,結婚、成家,繼而生了兩個小孩後,
我才發現,原來這是我樸實的母親維持一個家最簡單而直接的方式。
也許是因為成長背景很少一家子圍在一起吃飯,
我特別戀棧那種感覺。
所以,這次搬家,有機會自己決定家裡的裝潢與擺設,
我最在乎的就是那可以讓全家人共享美食、聚在一塊聊天的餐廳小方桌。
我們家的餐廳位在玄關櫃的後方,
餐桌椅購自皇齊柚木,餐櫃合併電器櫃,做了充足的收納準備。
椅墊是IKEA的,價格便宜,髒了換也不心疼。
其中一張椅子還綁著費雪餐椅,那是女兒的寶座。
每天下班後,我利用半小時準備簡單的晚餐,
五點半小孩的娃娃車到家,就是我們的晚餐時光。
通常,這個時間只有我和兩個孩子在家,
他們會跟我分享一天的生活。
四歲的兒子當然是說他的好朋友(Selina、Ann、Gena….都是女生?)今天跟他玩了什麼玩具,
兩歲的女兒每天都愛告狀他們班的皮蛋男生哪裡哪裡不乖。
一頓晚餐時間少說也花掉一個鐘頭。
如果孩子的爸今天幸運的趕上晚餐時光,
那這張餐桌上就會出現兩隻愛撒嬌的孩子跟爸爸討抱抱。
我總覺得我有餐桌情結,
一種很執著的,對於家庭氛圍創造的堅持。
也許我的個性裡,有那麼一點點來自母親的樸實,
很單純的只會用食物溫暖每個人的心和胃。